十八年,守护那片涌动的海
 
	段雄峰 武汉森海总经理
 
	2007年的夏天,我拎着大包小包踏入公司。那时的我,拘谨地打量着公司里指尖在键盘上如飞般翻舞的同事,满是羡慕。在流转的念头里,我暗自思忖:自己是否也有那么一天,能像他们一样,气定神闲地地坐在办公室里,挥斥方遒?在当时的我看来,那是一份相当不错的营生,干净又体面。随后,我自嘲地摆摆头,扭头就坐上了代理的车,前往外高桥码头,就此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条船实习。
 
	窗外,2025年的夏日骄阳,依旧如同十八年前那般炽热而浓烈。当年那个不经意间萌生的念头,竟已悄然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我从船上调入岸基,至今已整整十年。
 
	如今,当我闭上眼,指尖轻轻划过键盘,那些航线、船期、船员的名字,便如灵动的音符,自动在脑海里连成一片涌动不息的海,这浪潮的涌动间,是时光的匆匆飞逝,是工作的延续,更是对这一份无比宝贵记忆的深情珍藏。
 
	无论身处甲板还是岸基,我们都是亲密无间的战友。一句朴素而真挚的“顺利上船,平安回家”,道尽了我们共同的方向与无尽的牵挂。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是森海大家庭最深沉、最厚重的承诺,是我们所有工作的起点,亦是终极的圆满。
 
	初到岸基时,我天真地以为,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敲键盘,用上了曾经羡慕不已的系统和设备。然而,我很快便发现,屏幕背后连接的,远非冰冷的代码与数据。那些在船上威严的船长,脱下制服,也可能是系着花围裙,在厨房为家人忙碌的暖男;那些年轻的水手,厚实的手掌除了能握紧缆绳,亦能稳稳托举起一个家庭的重量。当我们撕掉职业的标签,便会发现,指尖每一次敲击,连接的都是一颗颗鲜活跳动的心,是一个个望眼欲穿、翘首以盼的家庭。脑海中的那片“涌动的海”,也从此承载了更真实的温度。
 
	十年岸基,让我深知,“森海大家庭”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流淌在每一次互帮互助的行动里。
 
	最难忘那些深夜的铃声,当电话那头传来船员焦急的声音:“段哥,家里急病!”那一刻,我的心瞬间像被重锤狠狠击中。键盘在此刻,化作了希望的桥梁——我紧急协调休假事宜、迅速联络港口代理、四处搜寻归途方案,同时坚定地说出一句:“别慌,公司想办法!”每一个环节的快速响应,都是在为远方的兄弟分担重压。直到屏幕上跳出“已顺利登机/下船”的确认信息,我那颗悬着的心才敢稍稍落下。那一声沙哑的“谢谢段哥/谢谢公司”,便是对我们这份守护最珍贵的回响。
 
	犹记那艰难的口罩时期,国际船员换班如履薄冰。临近春节,为确保一艘远在南非的船舶能完成大换班,整个团队彻夜鏖战。大家争分夺秒,只为协调千头万绪的航班、签证、隔离政策,同时还要安抚电话两端焦灼的船员。当最后一位船员在凌晨发来“已平安落地深圳”的讯息,沉寂的业务群瞬间炸开了锅。那一刻,窗外再冷的夜,也仿佛被这喜悦驱散。
 
	十八年,时光匆匆,我从惊涛骇浪的甲板走到经纬交织的案头,从懵懂少年到如今负责一个部门,我见证了森海的航迹,森海也重塑了我的人生轨迹。这份岸基守护者的使命,早已超越了当年向往的“干净体面”。它已深深融入了我的血脉,化为一份难以割舍的深情与担当。
 
	我们守护的,更是“森海”二字背后的精神——诚实、认真、体贴、细心,是“聚木成森,海纳百川”的信念。看着办公室里那些年轻的面孔,他们指尖在键盘上日渐娴熟,眼中闪烁着对这份事业日益深刻的理解与认同,我知道,守护的薪火正在传递,生生不息。分享那些深夜应急的故事,不为抱怨,只为让后来者掂量出这份工作的分量——屏幕上的每一次数据跳动,都连接着浩瀚大洋与人心深处,承载着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窗外的骄阳依旧炽热,如同十八年前那个启程的夏日,充满希望与活力。指尖在键盘上翻飞不息,这片“海”,早已超越了地理的边界,化作了责任的深海、情感的暖洋。站在森海海事成立二十周年的节点上,我们岸基的伙伴,期待成为客户和船员们最信赖的朋友,更渴望成为大家风浪中最坚实的堡垒。守护好这“上船”与“回家”之间的每一步航程,便是我们森海岸基人,对“大家庭”最深情的告白,对这片“涌动的海”最忠诚的守望。
 
	下一个二十年,这片海,我们继续一起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