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海公司董事总经理:赵玮
2009年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最疲弱的一年。海事航运业也不例外,各种行业晴雨表指数跌宕蠕行步履维艰。市场上船多货少,不管是什麽船型,都面临同样的困境,停航湾水的船只数量突增。经过数年的高峰期,航运终于跌落到低谷,在2009年显现地一览无余,不少船东船厂陷入严重亏损资金链断裂,已经破产或即将破产。业内人士多都预测接下来最少两年内局面都不会好转甚至更糟。海事航运业很可能需要3到5年才可能回到盈亏平衡点。
尽管整个大行业情况已明显滑落到低谷,船员就业市场似乎没有受到影响,船员工资也没有因船东业绩不佳而被削减,个别职位和个别船型船员工资甚至继续攀升,市场上船员短缺的局面并没有因为大行业的疲弱而改变,船员朋友们的心情因此依然很乐观。左顾右盼,待价而沽,见机而动,有这种想法和做法的船员不在少数。
2008年我参加了劳氏在新加坡举行的船员配备国际会议,当时的会议题目是“船员危急”,意思是说“市场上找不到船员”,情况危急到有船没有船员船下不了水开不了航,大家聚在一起想办法如何才能化解这个危急。仅隔一年,同样的会议不一样的题目,如何“控制成本共度难关”成了会议的主旋律,市场的突变让人们恍如梦中。但事实上大家都明白运价下跌成本增高并不意味着“船员危急”就自然解决了,市场上船舶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减少反而因新船不断下水而继续增加。2009年因此成了非常诡异的一年,一方面是船东因困难重重前景渺茫而叫苦担忧,一方面是船员继续短缺市场持续火爆叫人捉摸不定。收入剧减船东制定方案砍成本,但还是不敢动占总成本最大比例的船员工资。
这样的局面到底能持续多久成了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俗语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进入市场经济信息化时代,“风水轮流转”可能缩短到三四年。航运市场呈周期性变化,船员市场也不例外,只是限于自身特点具有一段时间的滞后。可以看到的是,从08年下半年开始新船订单明显减少,09年整年更是剧减,而船舶冲滩数量猛增。船东市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大洗牌已经开始。我们不能预测船员短缺情况在短期内立即改观,但可以肯定的是供求关系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必定加速走向平衡点(equilibrium point)然后向另一端过渡,也就是说供过于求的情况并非是一定不会到来的。
有需求就有供应这一基本市场规律在船员市场同样得到体现。由于船员短缺,船员工资高涨,愿意从事海员这一历来被人们认为比较艰苦的职业的人数明显增加,很多已转行到陆地寻求发展的船员纷纷再转回来航海,船员一度成了非常“吃香”的职业。各传统海员供应国纷纷加大船员培养力度,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产出更多船员。在中国,政府06年提出了加快培养船员“十大发展措施”,航海院校的数量在短短的三年内翻了几番,新生入学数量增加了数倍,非航海类理工院校毕业生也有机会加入海员行列。据国家海事局公布的数据,单是08年全国水上专业新生入学数量就达4.2万人。按照这样的速度,高级船员的数量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内必定会饱和然后剩余,而普通船员数量一路走来都是过剩,船员就业前景不言而喻。
由于短缺,中国海员特别是高级海员近年来的工资猛涨,和菲律宾这一全球最大海员供应国相比,我们已经没有工资竞争优势。目前已有迹象显示菲律宾、缅甸、印尼、印度和东欧等海员供应国调资诉求开始明显疲软,有些国家的船员开始主动要求减薪以求早日上船。不少国家的见习生为了能得到一个上船实习换证的机会宁愿不要工资自付所有费用。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另一个时代即将到来:船员市场很可能回到十几年前的状态,船员工资在刨去通胀等因素后会在一个范围内徘徊然后走低;很多船员需要花更多时间寻找或等候一个上船机会,素质不高、英语不好而竞争能力不足的船员将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出路。市场会更加理性,而人们也会随之清醒。
作为海员外派和管理公司,如何帮助更多的中国船员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这是我们森海公司一直的追求和目标。在2010年,公司已制定发展计划,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吸引更多国际船东的注意力到中国船员身上并为他们提供受聘机会,二是制定预算与高水准的国际培训机构鼎力合作为森海船员提供有效的培训进而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的方案和行动会在公司网站定期发布,我们希望广大海员朋友们能一起参与,给予行动支持和精神鼓励,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和追求而并肩作战。
祝大家元旦快乐!
赵玮
2010年1月1日于新加坡
|